十年蝶变 陕西谱写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新篇章

最新信息

十年蝶变 陕西谱写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新篇章
2023-09-07 07:01:00
编者按:万里丝绸之路,沟通东西,跨越古今;十年“一带一路”,硕果累累,未来可期。值此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,证券时报隆重推出“‘一带一路’十周年连通世界谱新篇”系列报道,深入走访“一带一路”沿线重要节点城市,用心倾听为“一带一路”添砖加瓦的基建工程、金融机构、自贸区、科技园等参与方的酸甜苦辣,全方位、宽领域、深层次记录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、带给沿线人民切实的获得感,敬请关注。
  证券时报记者周春媚
  清晨,站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庆路与枣园东路的交叉口,一组高耸绵延的褐色雕像映入眼帘。这组雕像名为“丝绸之路群雕”,长达50余米,高约7米,刻画了跋涉于古丝绸之路上的一组商旅驼队。群雕中,几名长安人与波斯人牵着骆驼,将丝绸、瓷器、茶叶等货物运往西域。凝望雕像,穿越回大汉王朝,遥遥想望昔日的茫茫大漠、漫漫黄沙,耳畔隐约传来阵阵驼铃、悠悠羌笛。
  公元前138年,西汉的张骞从都城长安(今西安)出使西域,陕西成为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;2013年,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陕西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节点,再次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。十年来,陕西的发展蹄疾步稳,开放程度不断加深:对外贸易稳步提升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连年攀升;产业合作持续拓展,中俄丝路创新园、中欧合作产业园等国际产业园区相继建成;人文交流日益深化,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、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品牌盛会连续多年成功举行……
  对于陕西而言,十年很短,与千年辉煌历史相比不过弹指一挥间;十年很长,“一带一路”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,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,倾听陕西十年蝶变背后的故事。
  打通“大动脉”
  构建商贸物流枢纽
  盛唐的长安,商贾云集、商铺林立、商贸繁荣,“东市”与“西市”是中外各国进行物品交易与商贸活动的重要场所,“买东西”一词渊源于此,足见当时工商业之兴盛。
  现代的陕西,以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格局为引领,成功将自身建设成为商贸物流枢纽。陕西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十年来,陕西省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越2000亿元、3000亿元和4000亿元大关,从2013年的1406.3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835.34亿元,年均增长14.7%;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8.4%,并在2022年首次突破千亿元,达到1128.93亿元。今年上半年,陕西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增长41%,对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分别增长1.4倍和1.7倍。
  作为不临江、不靠海、不沿边的内陆省份,陕西何以做到“买全球”“卖全球”?飞驰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功不可没。
  在今年的中欧班列“期中考”中,长安号表现抢眼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641列,其中长安号开行2619列,占全国开行总量的30%;运送货物总重249.3万吨,较去年同期增长64.1%,开行量、重箱率、货运量等指标位居全国第一。
  “经过十年的探索发展,长安号完成了从‘追赶者’‘跟跑者’到‘领先者’的角色转换。”西安国际港务区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,长安号在2013年开行之初的开行量不足百列,线路单一,主要开往中亚方向。如今,长安号国际干线达17条,“+西欧”集结线路达20条,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,成为运输时效最快、智能化程度最高、线路辐射最广、服务功能最全、综合成本最低的“五最”班列。
  长安号何以能够迎头赶上,在一众中欧班列中脱颖而出?这背后离不开机制的持续改革与服务的不断创新。
  去年10月26日凌晨3时55分,伴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,满载着50车光伏逆变器、电动压缩机、汽车零部件等货物的X8155次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。长安号如现代的“钢铁驼队”,一路向西疾驰,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,于11月5日凌晨3时抵达德国杜伊斯堡,将古时候经年累月的跋涉压缩成了不足半月的行程。
  据了解,这也是全国首趟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。通俗而言,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类似于客运高铁,有固定的车次、线路和运行时间,能够按时停、按时走。这看似简单的要求,在以往却很难实现,因为中欧班列出境以后,到了各国境口岸都需要换装成该国铁路能够运行的列车,在没有开行时刻接续要求的情况下,往往会产生较多无效的停留时间。明确境内外全程时刻表,能够极大提升运输效率,也让长安号始终保持全国运行最快的优势。
  除了提升运行效率,西安国际港务区还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运输成本、优化企业服务。西安国际港务区有关负责人介绍,西安国际港通过启动兑现启运港退税政策,确保从西安港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享受和海港、河港一样的退税政策,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;通过采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,企业可实现线上订舱、报关等一站式、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。
  “大动脉”保持血脉畅通,还需要金融助力循环。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介绍,为支持中欧班列产业链企业发展,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——中欧班列长安号应用场景上线运行。“我们指导银行机构依托中欧班列应用场景优势,开发更契合长安号产业链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。截至今年6月末,已有13家试点银行通过该场景为47家企业提供总计103.03亿元的资金支持。”苏虎超说。
  奔驰不息的长安号,如一条强劲有力的大动脉,将“陕西制造”源源不断地运往丝路沿线国家地区,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据陕西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,长安号已累计为超过1.6万家企业对接国际市场,同时针对陕汽、拓日、比亚迪、冠捷、法士特、爱菊等省内重点企业及陕西特色产品,定制化开行了果汁、粮食、汽车零配件、运邮等特色专列,“一企一策”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。
  开拓“大市场”
  企业高质量走出去
  物流通,贸易兴,产业旺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辐射40余个国家,覆盖人口超30亿,沿线国家在资源、市场等方面互补性强,为中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、高质量走出去提供了广阔机遇。
  近年来,陕西企业加快海外布局,境外业务的规模迅速扩张。陕西证监局局长鱼向东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目前,陕西省85家上市公司(含过会)中有46家涉足海外业务,2022年度实现海外收入730.69亿元,占比达9%。
  一份份订单纷至沓来、一个个项目竞相落地,成为陕西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鲜活注脚:隆基绿能先后在马来西亚、越南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投资建厂,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;陕西建工面向中亚及巴基斯坦等20余国参与路桥、市政、医院、供水等领域工程建设和运营;陕鼓动力先后与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钢铁、有色、炼油企业合作,累计提供大型压缩机组11台套,加快中亚工业现代化升级……
  十年来,陕西企业在“走出去”过程中,“高质量”一直是关键词。在扩大产品出口和市场份额的同时,陕西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,努力推广中国技术、中国标准。
  走进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高铁电气”)锻冲车间,记者看到,一台锻压机床正在有序地作业——这是由高铁电气打造的行业首条铝合金锻造自动化生产线。只见车间工人在控制台上旋动按钮,压力机便将从加热炉里“新鲜出炉”的铝合金棒材按照零部件模具进行锻压,一旁的机器人机械臂将锻压完毕的一个个锻件毛坯取出,送至传动辊道,等待进一步冲飞边。经过后续机械加工及最终装配,一个个“简统化”接触网零件便制作完成。
  高铁电气董事会秘书王舒平向记者介绍,由这条锻造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“简统化”接触网装备,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接触网产品,目前已全线应用于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——印尼雅万高铁。
  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铁,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,最高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,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、全要素、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。高铁电气总经理陈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由公司主要参与设计的“简统化”接触网装备,实现了接触网零部件及安装“简单、统一、标准化”,极大提升了关键零部件的服役性能,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“仅仅用时5年,就完成了从引进技术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”。
  企业出海,尤其是在国外布局重大工程与项目,往往投资金额大、投资周期长,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。鱼向东向记者表示,陕西金融机构积极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,提供多元金融服务。比如,西安银行累计支持陕西企业境外融资11亿美元,为“一带一路”贸易往来企业累计发放贸易融资金额18.37亿美元;开源证券作为主承销商,今年上半年已为陕西自贸区内企业债券融资153.71亿元。
  成效如何?数据是最直观有效的证明。陕西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2013~2022年,全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50.41亿美元,涉及45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12.4亿美元,同期占比23.8%;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58.18亿美元,其中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营业额157.7亿美元,占比达48.7%。
  串联“大纽带”
  擦亮丝路文化品牌
  今年5月18日晚,西安曲江新区的大唐芙蓉园举世瞩目。在紫云楼前,一场充满唐风唐韵色彩的迎宾仪式举行,欢迎来华参加首届中国-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领导人和夫人,这也是我国今年的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。值得一提的是,19日会议结束后,习近平主席同五国元首共同种下了六棵象征友谊的石榴树——而石榴花是西安的市花,石榴的原产地是中亚,正是经丝绸之路才传入中国。
  “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,地域广阔,文化是其中的纽带。通过持续的文化交流与交融,能更好地带动区域的合作与发展。”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曲江文旅”)董事会秘书高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西安是孕育盛唐文化的风水宝地,一直以来,曲江文旅聚焦于“唐文化”,打造了大唐不夜城、大唐芙蓉园等旅游地标和景区,将文化贯穿于文旅项目的始终。
  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背景下,曲江文旅也将“丝路印记”作为打造旅游品牌的核心之一。在大唐不夜城街区,“丝路长歌”“丝路曼舞”“旋转的胡旋”等节目洋溢着浓浓的丝路风情;在大唐芙蓉园里,“丝路花街”“胡店”等文化+商业业态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方式让丝路文化可观、可触、可体验。“我们希望通过文旅创新、优质资源输出的形式阐释丝路内涵,由点及面推进文化沟通交流。”高艳说。
  曲江文旅的探索,是陕西深化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地区文旅交流合作的缩影。据陕西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,十年以来,陕西成功举办8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、7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、3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。“国风·秦韵”陕西文化周、非遗精品展等一批文化交流项目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,“国际旅游中心的地位全面彰显”。
  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,需要文化搭台、经济唱戏。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始点,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,‘一带一路’就如同少了一个翅膀。”鱼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了这样生动的描述。据了解,陕西证监局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,推动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,文旅企业在陕西上市公司中的占比在国内领先。荣信文化曲江文旅西安旅游西安饮食,以及陕西旅游等公司产品、服务或经营的景区,均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,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,增进了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了解认同。
  夜晚10点,行走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,霓虹闪烁,人群熙攘,歌舞不断,仿佛置身于一个盛唐的梦。古与今、东与西、中与外,截然不同的元素如错落的音符,在陕西交织成一曲和谐动听的交响。下个十年,这片古老而年轻、传统又现代的大地还将书写怎样精彩的篇章,令人充满期待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时报网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十年蝶变 陕西谱写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新篇章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